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厦大团队解锁干性黄斑变性治疗新方案!

厦大团队解锁干性黄斑变性治疗新方案

时间:2025-08-27 13:42:04 来源:斩钉截铁网 作者:百科 阅读:711次

东南网6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厦大新方一种影响视网膜黄斑区域导致渐进性视力丧失的疾病,是团队55岁以上人群的严重致盲性眼病之一。其中,解锁干性AMD是干性AMD的主要类型,占AMD患者总数的黄斑85%以上。迄今为止,变性干性AMD尚无有效的治疗治疗方法。近日,厦大新方厦门大学吴亚林教授团队在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干性AMD)治疗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团队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Redox Biology(《氧化还原生物学》)。解锁

据介绍,干性视觉循环是黄斑视觉形成的基础,其紊乱会促进脂褐素堆积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变性引起RPE细胞死亡,治疗进而诱导光感受器细胞损伤,厦大新方最终导致干性AMD的发生。与之相对,湿性AMD会产生异常新生血管,引发出血、渗漏,导致视力突然恶化。

吴亚林教授团队研究发现,长期抗衰老疗法——将药物达沙替尼和槲皮素联合使用,有望通过双重机制缓解干性AMD的进展。一方面,它能够清除衰老的RPE细胞,进而恢复视网膜的微环境稳态,减缓视网膜结构与功能的退化;另一方面,它通过激活质子泵V-ATPase的表达,提升RPE细胞的溶酶体功能,从而延缓脂褐素的聚集。该项研究为开发新的干性AMD治疗方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资助。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厦门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杨博,通讯作者为吴亚林教授。吴亚林教授团队长期从事视网膜黄斑变性机制与治疗的研究,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主持10余项国家级、省市级科研项目,屡获科研大奖。此次突破为干性AMD患者带来新希望,有望改写疾病治疗格局。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 天下財經週報:川普加持,特斯拉2025股價還會漲嗎?|天下雜誌
  • 中能拾贝深度赋能某上市发电企业,构建电力生产全链条数字化新范式
  • 开好局 起好步 谱写发展新篇章
  • 多家一线品牌入驻  为我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
  • 股市小白的買進股票3步驟,讓他3年賺30億?|天下雜誌
  • 2年变3年,读研时间长了,带来哪些变化?—新闻—科学网
  • 储能“充电宝”助企囤电续航_
  • 农村饮水处理设备(农村一体化净水器设备)
推荐内容
  • 未来城市集团领导与河北邯郸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兼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座谈
  • 刘嘉玲回苏州参加同学会 晒与老师、同学合影
  • 邓超自曝儿子等等13岁 跟他一样43码脚了
  • 桑普拒绝国米首份报价,球员意见或起决定作用
  • 泉州高速发布假期出行提醒:雨水“凑”热闹 行车须谨慎
  • 2024中国酒店家具十大品牌系列榜单发布-